第三节 正义的雅克萨攻城战

  一六七六年以后,沙俄侵略者无视清政府的一再抗
议和警告,继续在黑龙江流域加紧实行武力扩张。他们
强占土地,"抢劫居民,掳掠妇女,向中国的臣民勒索毛皮
税,在中国的国土上捕貂,在中国的江河中采集珍珠。这
些事件不止一次受到中国理藩院指责,但是(俄国)对于
所有这些照会通常不予理睬。"[2]

  一六七七----一六七九年间,沙俄入侵者进一步向
精奇里江一带推进,先后强筑上结雅斯克堡和德隆斯克
堡,并在精奇里江的支流西林木迪河地区建立了昔林宾
斯克堡。

  一六八○ 年,俄国政府为了加强对黑龙江地区的侵
略,任命御前侍卫伏耶科夫为尼布楚统领。他上任后立
即按照莫斯科的训令积极扩充军备,增加兵员,组织"远
征",力图侵占更多的"新土地",把它们置于沙皇的"最高
统治"之下。[3]
___________
[1] 尼果赖:西伯利亚与中国,1960年基希涅夫出版,第224页。
[2] 特鲁塞维奇:《俄中通使与通商关系》,第27页。
[3] 戈鲁勃佐夫:阿尔巴津古城史1902年布拉戈维申斯克(海兰
泡)出版,第12页。

第157页
  一六八一年,伏耶科夫派十人长瓦西里.米洛瓦诺

夫和伊万.伏尔加率领哥萨克二十多名,携带枪炮弹药
闯到额尔古纳河,在东岸强筑了一座小堡寨,命名为额尔
古纳堡,并从这个侵略据点四出劫掠毛皮和粮食。他们
还擅自勘查矿藏,在距离该堡十俄里的地方找到一个银
矿。这一"发现"很受莫斯科政府重视,沙皇曾亲自下令
派人前往开采;但由于沙俄入侵者在额尔古纳河立足未
稳,力量不够,结果事与愿违,未能得逞。

  同年,沙俄政府还下令在黑龙江流域扩大征收"毛皮
实物税"的范围。根据这一训令,伏耶科夫一面派遣贵族
士官西诺特鲁索夫带领哥萨克数十名闯到黑龙江口一带
掠夺毛皮,一面指派前述以使节身份到过北京的伊格那
蒂.米洛瓦诺夫率船五艘,前往精奇里江和西林木迪河
活动。米洛瓦诺夫等在这片中国的领土上进行了详细调

查,并测绘了地图。他们发现一六七八年修筑的上结雅
斯克堡已被江水冲塌,于是又在勃良塔河与精奇里江汇
合处附近另筑了一座新结雅斯克堡。此外,米洛瓦诺夫
还极力主张在精奇里江口建立一座城寨,[1] 作为俄国在
黑龙江中游的前哨阵地。沙俄政府对米洛瓦诺夫的侵略
才能颇为赏识,命令他亲自在精奇里江地区驻守,并增调
___________
[1] 沙俄历史学者瓦西里耶夫在谈到米洛瓦诺夫的这一侵略主张时
写道:"米洛瓦诺夫比穆拉维约夫早一百八十年就预先断定,在结雅河口宜
于建立城市。穆拉维约夫可能是从米洛瓦诺夫得到这种想法的。"见外贝
加尔哥萨克,第1卷,第158页。按:一八五八年穆拉维约夫在该地建布
拉戈维申斯克(海兰泡)城,详见本书第二卷第二章。

第158页
一支军队归他指挥。这一带地方的沙俄堡寨直属尼布楚

管辖,地位与雅克萨平行。[1]

  一六八二年,盘踞雅克萨的沙俄侵略者悍然进行战
争挑衅,制造了一起野蛮屠杀中国人民的血腥事件。他
们在城郊"仁慈救世主"修道院霸占的土地上,把二十名
中国猎户骗进一间屋中活活烧死,并抢走了这些猎户的
全部财物和马匹。[2] 这一令人发指的暴行,使两国关系
愈加恶化。同年,以 弗罗洛夫为首的六十一名哥萨克从
雅克萨下驶,一直窜到亨滚河,在这里强建了杜契钦斯克
冬营。接着,另一批沙俄侵略军(共六十三人)在莫克罗
舒博夫带领下也闯入亨滚河地区。他们和弗罗洛夫等合
在一起,闯到黑龙江下游,对当地费雅喀等族居民进行屠
杀,"打死了很多人",然后又回到亨滚河,到处烧杀掳掠。
中国军队忍无可忍,被迫实行抵抗,消灭沙俄侵略军十余
人。当地费雅喀等族居民三百多人也组织起来,进行战
斗,击毙入侵之敌多名。[3]

  上述一系列事实表明:在尼果赖返回俄国后五、六年
间,沙俄对黑龙江流域的侵略不仅没有停止,反而咄咄逼
人地愈益加紧了;侵略的范围不仅包括黑龙江上游一带,
而且扩大到中、下游地区和额尔古纳河东岸。

  面临着来自沙俄的严重威胁,清政府不能不有所警
___________
[1] 拉文斯坦:俄国人在黑龙江》,第42-43页。
[2] 戈鲁勃佐夫:阿尔巴津古城史,第14页。
[3] 巴赫鲁申:哥萨克在黑龙江上,第70-72页。

第159页
惕和准备。一六七六年,清政府下令将宁古塔将军治所移

到乌喇(今吉林市),"建木为城,倚江而居。所统新旧满
洲兵二千名,并徙直隶各省流人数千户居此,修造战舰四
十余艘,双帆楼橹,与京口战船相类,又有江船数十,亦具
帆樯,日习水战,以备老羌(指沙俄入侵者)。"[1] 一六八一
年,历时八年之久的"三藩之乱"全部平定,从这时起,清
政府即着手全面加强东北边防,储备粮食,建筑仓库,增
造运输船和战舰,设立驿站系统,开辟沟通辽河、松花江
和黑龙江的交通干线,并在瑷珲、呼玛尔和额苏里等地建
立木城,置兵屯守,以防止沙俄的进一步入侵。[2] 康熙帝并
于一六八二年春亲自出巡东北,视察了盛京和吉林乌喇
等地的防务,准备抗击沙俄侵略军。令一方面,清朝政府
仍希望通过外交途径,和平解决中俄之间存在的问题。
"一六八一和一六八二年,中国两次派遣使者到尼布楚,
要求举行谈判,同时派人赴雅克萨投书,谴责该地俄人的
残暴行为,并要求他们撤回本国。每当俄国人被俘,中国人
总是友善地对待他们,遣送他们回国,有时让他们捎去致
俄方的信件。但无论是这些善意的行为也好,恳请也好,或
者致莫斯科的信件也好,都不曾得到使人满意的结果。"[3]

  一六八二年九月,康熙帝为了掌握雅克萨俄军的动
___________
[1] 高士奇:扈从东巡日录,卷下,第6页。
[2] 八旗通志,初集,第153卷,第14-15页。瑷珲城初设在黑龙江
北岸,位于精奇里江口附近,后迁到南岸。额苏里也设在江北,位于瑷珲西
北八十里。见黑龙江志稿,第3卷,第15页。
[3] 戈尔德:俄国在太平洋的扩张(1641-1850),第57页。

第160页
向,派副都统郎谈和一等公彭春前往调查,指示他们说:

"罗刹犯我黑龙江一带,侵扰虞人,戕害居民。昔发兵进
讨,未获翦除,历年已久。近闻蔓延益甚,过牛满、恒(亨)
滚诸处,至赫哲、飞牙喀(即费雅喀)虞人住所,杀掠不已。

尔等此行,......沿黑龙江行围,径薄雅克萨城下,勘其居
址形势。度罗刹断不敢出战,若以食物来馈,其受而量答
之。万一出战,姑勿交锋,但率众引还。"[1] 郎谈等调查归
来,奏称:"攻取罗刹甚易,发兵三千足矣。"康熙帝同意这
种估计,但他仍然不赞成马上诉诸武力,主张"暂停攻取",
希望瑷珲等处建城后,可以迫使雅克萨俄军撤走。[2] 正如
俄国历史学者达维多夫所指出,中俄双方的"态度完全
相反";沙俄所持的态度是"掠夺加杀戮",而中国则"真心
地爱好和平"。[3]

  一六八三年七月,雅克萨的沙俄侵略军又蠢蠢欲动,
由梅勒尼克带领六十七人,分乘船只六艘顺江而下,企图
到牛满河地区进行劫掠。当他们行至精奇里江口时,被
驻泊该地的中国兵船截获,沙俄侵略军三十多名被俘,余
众四散逃命,有二十多人向乌第堡逃窜,在中途又被达斡
尔等族人民击毙十五人。[4] 清军趁胜溯精奇里江而上,生
俘盘踞新结雅斯克堡的全部沙俄侵略军,平毁了德隆斯
___________
[1] 清圣祖实录,第104卷,第9页。
[2] 八旗通志,初集,第153卷,第14-15页。
[3] 达维多夫:满洲和蒙古东北部的殖民,第13页。
[4] 巴赫鲁申:哥萨克在黑龙江上,第76-78页。

第161页
克和昔林宾斯克等堡寨。附近的中国各族人民纷纷拿起

武器,积极配合清军作战。居住在牛满河地区的奇勒尔
人,在奚鲁噶奴带领下同沙俄侵略军展开激战,"杀十余
罗刹"。[1] 居住在精奇里江地区的鄂伦春族人民在朱尔铿
格率领下,协助清军追歼逃敌,"杀五罗刹,并获其鸟
枪来报"。[2] 亨滚河一带的费雅喀族人民也积极投入战
斗,"击杀罗刹甚众"。[3] 到一六八三年底,黑龙江中、下游
地区基本上已无俄军踪迹。但俄国在黑龙江流域主要的
侵略据点雅克萨仍在哥萨克军队占领之下,严重地破坏
中国的领土主权,威胁中国边境的安全,因此,收复雅克
萨便成了清政府面临的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。

  一六八三年秋,在清军击溃梅勒尼克所部沙俄侵略
军以后,康熙帝又作了一次谋求和平解决的努力,谕理藩
院尚书阿穆瑚琅说:"鄂(俄)罗斯国罗刹等,无端犯我索
伦边疆,扰害虞人,肆行抢掠,屡匿根忒木尔等逃人,过恶
日甚。朕不忍即遣大兵剿灭,屡行晓谕,令其自释过愆,速
归本地,送还隐匿逃人。前次所差彼使尼过来(即尼果
赖),亦经晓谕。但罗刹尚执迷不悟,反遣其部下人,于飞
牙喀、奇勒尔等处,肆行焚杀,又诱索伦、打虎儿(达斡
尔)、俄罗春(鄂伦春)之打貂人额提儿克等二十人入室,
尽行焚死。此曹虽经晓谕,藐不畏法,因特遣将军统兵驻
___________
[1] 清圣祖实录,第113卷,第9页。
[2] 同上。
[3] 同上。

第162页
守黑龙江、呼玛尔等处,不许罗刹仍前恣意妄行,遇即擒

杀。顷者罗刹诸人,经过黑龙江地方,遇我将卒,降其三十
余人。奏至,朕体好生之德,未戮一人,皆加豢养,使各得
其所。今雅克萨、尼布潮罗刹等,若改前过,将根忒木尔等
逃人送来,急回本地,则两相无事,于彼为益不浅;倘犹执
迷不悟,留我边疆,彼时必致天讨,难免诛罚;如路远难
归,倾心投诚者,朕亦纳之,必加恩恤,使各得其所。尔院
即遵旨,明白具文,遣招降罗刹内宜番、米海罗莫罗对,执
书晓谕。彼有何言,令其回奏。"[1] 清理藩院遵照上述谕旨
拟就文书,派遣俄俘前往雅克萨等处投递。但沙俄不仅
不予答复,反而蓄意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武装侵略,急忙
由沙皇颁发一道特别诏书,命令从西伯利亚各地招募一
千名哥萨克兵,携带枪炮弹药前往黑龙江地区增援。[2] 同
时,沙俄政府还决定在雅克萨建立所谓统领辖区,妄图把
这片中国领土正式并入沙俄的版图,并任命有作战经验
的贵族士官阿列克塞.托尔布津(旧译额里克谢)为第一
任统领,到雅克萨指挥作战。[3]

  一六八四年,沙俄侵略军又屡次窜到黑龙江中、下游
___________
[1] 清圣祖实录,第112卷,第4-6页。
[2] 随后从托博尔斯克派出军役人员六百余人,由杯敦率领开赴雅克
萨,"一路上兵士到处乱窜,跟当地土著居民不断发生武装冲突"。人民抗俄
斗争打乱了侵略军的日程表,当一六八五年六月清军进攻雅克萨时,这支
沙俄增援部队尚未赶到。在一六八六年第二次雅克萨战役中,他们是沙俄
侵略军的主力。参看巴赫鲁申:哥萨克在黑龙江上》,第81、87-88页。
[3] 戈鲁勃佐夫:阿尔巴津古城史》,第15页。

第 163页
进行骚扰。清黑龙江将军萨布素[1] 力主出兵雅克萨,认为

"若不速计剿抚,则赫哲、飞牙喀、奇勒尔人民必被残害,
且恐罗刹复增发前来。"[2] 副都统马喇也建议一面敕令喀
尔喀车臣汗禁止所属商民与俄人贸易,一面派人到雅克
萨割其田禾,断其粮源,然后"量遣轻骑"攻取。[3] 清政府
多年来不断呼吁和平,希望劝说沙俄侵略军自动退出中
国领土,但结果适得其反;面临着这一严酷的事实,它终
于不得不接受沙俄的狂妄挑战,决定行使自卫权利,以反
侵略战争来抗击沙俄的武力侵略。一六八五年二月,康
熙帝下令由都统公彭春、副都统郎谈、班达尔沙、黑龙江
将军萨布素等统兵,水陆两路进取雅克萨。三月初,达斡
尔副头目倍勒儿率领本族健儿三十多人先赴雅克萨侦
察,在城北"生擒罗刹七人",[4] 探明了城内俄军设防的情
况,为清军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情报。四月,清军自瑷珲出
发,六月二十三日抵雅克萨城下,当即向托尔布津发出分
别用满、蒙、俄三种文字书写的通牒,警告他们说:"前屡
经遣人移文,命尔等撤回人众,以逋逃归我,数年不报。反
深入内地,纵掠民间子女,遘乱不休。乃发兵截尔等路,
招抚恒(亨)滚诸地罗刹,赦而不诛。因尔等仍不去雅克
萨,特遣劲旅徂征。......尔等欲相安无事,可速回雅库,于
___________
[1] 一六八三年十月,萨布素由宁古塔副都统升任黑龙江将军,驻守
瑷珲。
[2] 清圣祖实录,第114卷,第3页。
[3] 同上书,第115卷,第19页。
[4] 同上书,第120卷,第19页。

第 164页
彼为界,捕貂收赋,毋复入内地遘乱,归我逋逃,亡亦归尔

逃来之罗刹。果尔,则界上得以贸易,彼此晏居,兵戈不
兴。倘执迷不悟,仍然拒命,大兵必攻破雅克萨城,歼除
尔众矣。"[1] 沙俄侵略者恃强负固,对通牒置若罔闻。二十
五日晨,俄军一股从上游乘筏赶到雅克萨增援,"持兵器
来犯",中国士兵"直跃上筏",把他们全部歼灭。当晚,清
军开始攻城,一面"于城南进兵,设挡牌土垄,施放弓弩",
一面"潜进红衣炮于城北攻之",并"于两翼设神威将军炮

夹攻"。同时,彭春、郎谈等还在城东南江面密布战船,以
防敌人从水上逃走。经过彻夜激战,沙俄侵略军死伤累
累,力竭势穷。第二天清晨,郎谈又下令在"城下三面积
___________
[1] 清圣祖实录,第119卷,第7页。

第165页
柴,将焚城"。托尔布津走投无路,于是出城到清营乞降。

彭春等给予投降的敌人宽大待遇,"愿归者六百余人,并
其器物,悉与遣归",[1] 甚至准许携带随身武器(大炮除
外)回尼布楚,并供给他们马匹和食物。[2] 托尔布津等感
激涕零,"稽颡而去",答应今后不再到雅克萨骚扰。有四
十五人要求留在中国,彭春也准其所请。雅克萨被沙俄
侵略军窃据二十年之久,至此遂告克复。

  在这次战役中,清军至多不超过三千名,其中有满
人、汉人、蒙古人、达斡尔人等,是一支由许多民族组成的
反侵略队伍。他们的武器除了若干门铜炮以外,只有刀、
矛和弓箭,连在这次战役中号称劲旅的四百名福建"藤牌
兵",也只有藤牌和片刀。反之,雅克萨俄军城防坚固,他
们不仅有大炮,而且普遍地使用火枪和手榴弹等新式武
器,装备远较清军精良。但是,清军进行的是反侵略的义
战,得到各族人民的有力支持,士气高昂,作战勇敢;同时,
康熙帝吸取一六五五年明安达礼攻打呼玛尔斯克时"轻
进"的教训,在这次战争前进行了周密的准备工作,所以,
清军虽在武器方面处于劣势,却终于打败了全副武装的
沙俄侵略军。

  雅克萨收复后,清军当即将沙俄强建的堡垒焚毁,然
后撤退到瑷珲等地,而没有继续在雅克萨设兵防守,也没
有割取雅克萨附近的田禾,断其粮源。这显然是一个严
___________
[1] 八旗通志,初集,第153卷,第17页。
[2] 戈尔德:俄国在太平洋的扩张(1641-1850), 第59页。

第166页
重的战略错误,以致不久以后沙俄侵略军又卷土重来。

  正当清军从雅克萨撤退的时候,沙俄尼布楚统领乌
拉索夫却在千方百计地集结兵力,准备反扑。一六八五
年七月,乌拉索夫派遣哥萨克兵七十人赴雅克萨侦察,获
悉清军已经撤走。八月,大批沙俄侵略军在托尔布津率
领下再次窜到雅克萨,在旧堡的废墟上重建了一座城堡,
四周围以方形土墙,宽四俄丈,高一俄丈半,上面架设大
炮。城堡中修盖了火药库、军需仓库和粮仓。建堡工程
从一六八五年秋开始,历时半年始告完成。

  俄军再次侵占雅克萨,这一背信弃义的行动引起清
政府极大愤慨。一六八六年二月,黑龙江将军萨布素奏
称:"罗刹复来雅克萨,筑城盘踞。臣请于冰消时,督修船
舰,亲率官兵,相机进剿。"[1] 康熙帝命理藩院郎中满丕
"确探情形",后者遣索伦副头目乌木布尔代等赴雅克萨
侦察,证明萨布素所奏属实。三月六日康熙帝接到满丕
的奏报,立即下令讨伐,颁发谕旨说:"今罗刹复回雅克
萨,筑城盘踞。若不速行扑剿,势必积粮坚守,图之不易。
其令将军萨布素等,......如前所请,速修船舰,统领乌喇
(今吉林市)、宁古塔官兵,驰赴黑龙江城。至日,酌留盛
京兵镇守,止率所部二千人,攻取雅克萨城,并量选候补
官员,及现在八旗汉军内福建藤牌兵四百人,令建义侯林
兴珠率往。"[2] 同月,雅克萨俄军首先采取战争行动,由杯
___________
[1] 清圣祖实录,第124卷,第15页。
[2] 同上书,第16页。

第167页
敦率领三百人窜到呼玛河地区,对驻守该地的中国军队

发动偷袭,杀死清军三十名,从而再次挑起战端。七月十
八日,清军二千余人进抵雅克萨城下,要求沙俄侵略军投
降,托尔布津不答,于是清军开始攻城。俄军多次冲出城
外,企图突围,都被清军逐回。继而清军更于城外"掘长
堑、立土垒以困之",[1] 断绝城中水源,并用大炮向敌堡猛
烈轰击,使沙俄侵略军遭受重创。九月,托尔布津被清军

炮火击中腿部毙命,杯敦继任为统领。不久严冬来临,俄
军困守孤城,饥寒交迫,加之坏血病流行,死者枕藉。到

一六八六年十二月,在八百二十六名沙俄侵略军中,只剩
下一百五十人,而且此后继续大批死亡,到第二年春天又
减至六十六人,[2] "已经根本谈不上继续实行抵抗"。[3]

  雅克萨沙俄侵略军的败讯,使莫斯科政府感到一筹
莫展。当时,它在南方正忙于夺取克里米亚,在西方准备
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,无力抽调大批军队到遥远的黑龙
江流域作战。西伯利亚各沙俄据点的兵员、军火和粮食
都感不足,也不可能给雅克萨俄军以有力支持。[4] 由于军
________
[1] 八旗通志,初集,第153卷,第19页。
[2] 瓦西里耶夫:外贝加尔哥萨克,第1卷,第186页;巴赫鲁申:
萨克在黑龙江上,第89页。又八旗通志记载:俄军最后"惟余二十余人,
出亦皆羸病。"见初集,第153卷,第20页。
[3] 巴赫鲁申:哥萨克在黑龙江上,第89页。
[4] 弗拉基米尔在俄国在太平洋与西伯利亚铁路》(1899年伦敦出
)一书中指出:"当时俄国人在整个西伯利亚人数很少,而且非常分散,真
正可以进行大规模作战的基地远在欧俄。"见该书第138页。

第168页
事侵略未能得逞,沙俄不得不接受中国方面曾经多次提

出的和平建议,决定同清政府举行谈判。一六八六年秋,
正当清军第二次围攻雅克萨、孤城指日可下之际,沙皇政
府所派的急使魏牛高和法俄罗瓦二人来到北京,向清政
府投递国书,其中一面大言恫吓,扬言沙皇"已派出无数
雄兵"前往雅克萨"讨平敌人",一面声明俄国政府已正式
指派费要多尔.阿列克塞耶维奇.戈洛文为大使,前来
同中国举行边界谈判,并请求清政府停战,"乞撤雅克萨
之围"。[1]

  当时,被迫采取自卫手段的中国军队虽已在反侵略
战争中取得重大胜利,但清政府一如既往,仍争取通过
外交途径解决中俄争端。一六八六年九月,就在魏牛高
等到京前不久,清政府又写了两封致沙俄的国书,建议
两国立即举行会议,"分立疆界,各毋得逾越,则两界人民
均得宁居,不失永相和好之意",[2] 明确地提出了划定两
国边界的主张。这两封国书分别委托当时即将离华返国
的荷兰使臣巴兹和凯策尔、耶稣会士闵明我(原名弗.格
里玛尔迪)携往欧洲,转交沙俄政府。魏牛高等来京提出
停战和举行谈判的要求后,康熙帝立即允其所请,十一月
十三日谕大学士等说,"鄂罗斯察汉汗以礼通好,驰使请
解雅克萨之围。朕本无屠城之意,欲从宽释。其令萨布
________
[1] 清圣祖实录,第127卷,第24页;班蒂什-卡缅斯基:《1619-
1792年俄中外交资料汇编,第41页。
[2] 清圣祖实录,第127卷,第11页。

第169页
素等撤回雅克萨之兵,收集一所,近战舰立营,并晓谕城

内罗刹,听其出入,毋得妄行攘夺。俟鄂罗斯后使至定
议。"[1] 同时,康熙帝并将一件致沙皇的国书交魏牛高,正
式同意撤雅克萨之围和举行边界谈判。魏牛高等在北京
期间,按照沙俄政府给他的秘密训令同耶稣会士南怀仁
进行了接触,搜集了关于中国兵力和武器装备的重要情
报,随即于十一月下旬携中国国书匆匆回国。[2]

  十二月,康熙帝所遣亲军侍卫马武到达雅克萨前线,
宣布停止攻城。清军立即无条件停火,"回驻大营,合兵
防守"。[3] 从这时起,"狭义的包围已经停止,仅仅继续保
持着一种并不严格的封锁。"[4] 当时城内俄军粮食告罄,
一六八七年一月,"罗刹酋长杯敦遣人来求饮食",清军立
即给予救济。[5] 二月下旬,康熙帝派太医二人赴雅克萨,
为前线将士治病,并指示黑龙江将军萨布素说:"至于罗
刹,虽与我兵对垒,但我兵攻雅克萨城,从未诛戮其人。
如城中有患疾之罗刹,亦应听其就医,使还彼国"。[6] 同年
五月十六日,清军又主动地后撤二十里,完全停止了对雅
克萨的封锁,允许城内俄军自由进出,甚至准许他们与尼

________
[1] 清圣祖实录,第127卷,第24页。"察汉汗"系蒙语,意为"白
的汗"。清初称沙皇为察汉汗。
[2] 班蒂什-卡缅斯基:《1619-1792年俄中外交资料汇编,第48页。
[3] 八旗通志,初集,第153卷,第20页。
[4] 瓦西里耶夫:外贝加尔哥萨克,第1卷,第187页。
[5] 八旗通志,初集,第153卷,第20页。
[6] 清圣祖实录,第129卷,第2页。

第170页
布楚联系,并不干涉。[1] 这种态度,再次表明了清政府和

平解决中俄边界问题的诚挚愿望。

  当时康熙帝亟盼同沙俄的谈判早日举行,指示喀尔
喀土谢图汗及时报告俄国使臣到达边境的消息。八月十
八日,康熙帝据土谢图汗奏报,获悉俄使将至,立即下令
从雅克萨无条件撤军,使边境局势进一步缓和下来,为即

将开始的中俄边界谈判创造了有利条件。

  一六八七年八月,清军全部从雅克萨撤退到瑷珲、嫩
江一带,历时两年多的雅克萨攻城战至此宣告结束。